我国妇儿健康指标持续改善
时间:2013-08-02 来源:
分享到:

  ■成功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出生缺陷干预初见成效

  ■妇女“两癌”检查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取得预期效果  

  ■亿元专项补助实施儿童营养干预试点

   我国偏远地区农村曾有个古老职业——接生婆。她们没有专业医学知识,致使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如今,接生婆已退出历史舞台,农村住院分娩率从2008年的92.3%上升到2012年的99.2%。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已经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从2009年至今,我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取得明显成效,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持续改善。2012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24.5/10万,婴儿死亡率为10.3‰,实现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目标要求,其中婴儿死亡率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同时,主要健康指标在城乡、地区间差异进一步缩小。

  实行住院分娩,是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2009年,我国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范围从原来的中西部地区扩大到全国农村孕产妇。各级财政按照人均500元的标准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2009—2012年中央财政共投入109亿元用于该项目。截至2012年底,共补助农村孕产妇3297万人。

  出生缺陷干预初见成效。2009—2010年,全国神经管缺陷发生率下降幅度达11.4%。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据专家估计,每年约有20万—30万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后数月和数年才显现出来的缺陷,我国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万—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出生缺陷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2009年起,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被列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全国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在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3个月免费增补叶酸。截至2012年底,共补助3009.2万农村生育妇女服用叶酸。

  妇女“两癌”检查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取得预期效果。通过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2009—2012年共检出宫颈浸润癌及癌前病变29394例,早诊率达91.3%;同期共确诊乳腺癌超过1206例,促进了妇女“两癌”的早诊早治。在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项目地区,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干预前的33%下降到7.9%。

  宫颈癌和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9年卫生部和全国妇联共同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2012年“两癌”检查项目由第一周期的221个县市扩展至1109个县市;宫颈癌受检人群的年龄范围由35—59岁扩大为35—64岁,计划为1000万妇女提供宫颈癌检查、为120万妇女提供乳腺癌检查项目。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3.68亿元用于该项目,地方按不同比例予以配套,实际完成1062万例宫颈癌检查和164万例乳腺癌检查。“新农合”及时将妇女“两癌”纳入重大疾病救治病种范围。

  自2003年起卫生部在5省8县(市)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2009年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纳入医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央财政投入8266万元,通过为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筛查、咨询指导和相应干预服务,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减少儿童艾滋病新发感染。2010—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增加到25.82亿元;项目内容扩大到预防艾滋病等母婴传播性疾病的综合防治;项目覆盖面从2009年的453个县扩展到31个省(区、市)1156个县。截至2012年底,累计检测孕产妇约3776万人,检出艾滋病病毒阳性孕产妇超过25770人,近80%已分娩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应用了抗病毒药物。

  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补助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儿童营养干预试点项目。项目地区为山西陕西吕梁山区、湖北湖南重庆贵州武陵山区、贵州乌蒙山区、云南滇西边境山区、云南藏区、青海六盘山区、以及西藏、南疆三地州共10个省(区、市)8个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100个县。为项目地区27.4万名6—24个月婴幼儿每天提供1包富含铁、锌、钙及维生素和蛋白质的营养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