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大局发挥优势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时间:2013-08-04 来源:
分享到:

  2012年,河南省各级妇联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联系妇女和家庭的优势,把“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作为平安河南建设的细胞工程,把畅通女性利益诉求渠道、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助推中原经济区发展作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明确工作任务,提供“平安家庭”创建组织保障

  各级妇联高度重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做到“两纳入三落实四同步”,即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平安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政领导综治责任书;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量化考核指标,明晰活动内容、标准和要求,确保人员落实、任务落实和责任落实;实现了与各级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表彰的工作目标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覆盖,使创建工作扎实有序稳步开展;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创新载体平台,提升“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水平

  各级妇联依托社区(村)妇女之家,构建网格化工作平台,引导广大家庭代表积极参与,使每位家庭成员以自身诚信践行平安承诺,有效地推动了平安家庭与社会和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特色上求新意。各级妇联注重发挥“平安家庭”创建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创建示范点,创新评选方式,增强创建特色,通过培养一批“平安家庭明白人”,建立一批“平安家庭中心户”,推广“平安家庭代表制”,提升了妇女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度。开封市开展“12338”幸福家庭心理知识进社区讲座活动,为153万户家庭送健康、送服务;平顶山市开办“鹰城女性普法公益讲堂”,秉承“爱心”与“责任”教育理念,邀请法学专家、资深律师,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讲课内容,以现实生活为案例,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广大妇女树立平安理念,提高经营美满婚姻能力;焦作市拓展妇联维权服务领域,开通5条“妇女心灵之窗”公益热线,针对亲子教育、孩子考学、婚姻家庭等问题开展心理咨询,提高妇女心理健康素质,赢得了广大妇女的赞誉。

  ----家字上做文章。各地积极开展“家家做,实践美德大行动”活动,以“争创平安家庭”、“法律进家”宣传为载体,通过纠正家庭中各种不道德行为、劝阻各种不文明现象,引导家庭成员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将平安理念落到实处。安阳市利用3481个村(社区)“妇女之家”成立法制宣传队、义务巡逻队和纠纷调解队,走村入户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爱我社区、爱我家、革除陋习、走向文明”等特色活动,为家庭成员提供维权咨询指导、心理情绪疏导、婚姻关系调节、邻里纠纷调解帮助;南阳市坚持以和谐幸福家庭建设为总揽,深入开展绿色家庭、学习型家庭、廉政家庭、平安家庭、低碳环保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引导广大家庭成员践行文明、遵纪守法;濮阳、范县围绕“法律维权进家庭”、“家教知识进家庭”和“文明新风进家庭”工程,成立宣传小分队深入到每个家庭宣传“六防”知识,实现“六无”目标,促进家庭成员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自觉参与“平安家庭”创建,提高家庭成员的守法、平安意识。

  三、注重舆论宣传,营造“平安家庭”创建良好氛围

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媒体宣传、自评联评表彰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家庭成员的荣誉感和自觉性,筑牢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使“平安家庭”创建成为维护大局、推进平安河南建设的品牌工程,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集中宣传,成效凸显。各级妇联利用新闻媒体和信息网络优势,借助节点契机,重点做好集中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和阵地宣传,把平安和谐理念与相关法律知识送到5000万妇女群众手中。省维权暨平安家庭创建协调组以“千万家庭学法律,户户平安促和谐——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坚持不懈地普法到基层。3月2日,省维权暨平安家庭创建协调组在舞钢市尹集镇张庄村开展“三八”妇女维权周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活动,3000多名群众参加,巾帼维权志愿者现场为群众开展法律、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三八”妇女节期间,全省共设置宣传展板33207块,宣传栏10233个,悬挂宣传横幅7365条,出动宣传车4007辆,组织宣传锣鼓队等1950多个,设立咨询台5800多个,发放宣传资料810余万份(册),倡议书60余万份,巾帼志愿者现场解答法律咨询10500件,受益群众近千万人次。

  ----依托媒介,拓宽渠道。各级妇联注重发挥新闻媒体和手机短信、微博网络、移动LED宣传车等现代媒介作用,找准热点、对准焦点、探讨难点,把握重点、发掘亮点,开办各种专题、栏目、沙龙、讲座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为“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深入持续开展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持,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家庭的参与热情,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城乡覆盖率明显提高。郑州市妇联与市电台精心制作《城市新空气》、《我爱我家》、《法律在身边》专题,呼吁广大市民树立主人翁意识,共建和谐家园;开封市积极邀请媒体记者对婚姻家庭领域热点问题进行调研,先后在《汴梁晚报》《开封日报》发表7篇调研报告,帮助群众剖析面对婚姻动荡、离婚率攀升、失独老人情感落寞等家庭不和谐、社会不稳定困扰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安阳市妇联主席作客行政便民网“在线访谈”栏目,就“平安家庭”创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与广大网民进行在线交流;焦作市通过《焦作女性》、《每周刊》等栏目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平安创建宣传和情感故事点评,为妇女群众解疑释惑;商丘市在《商丘日报》刊发信息,在“商丘妇女网”宣传法律法规,在电视台开辟“心理与法”栏目,帮助人们认知、梳理、管理自己的情绪、心理和行为,促进家庭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典型宣传,示范带动。各级妇联善于发现和推广特色亮点工作,积极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做到学有榜样、做有标准、赶有目标,精心培育一批“平安家庭”创建典型,努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平安家庭”创建品牌。许昌市隆重表彰“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集体,通过典型带动充分展示基层群众、广大家庭积极投身“平安家庭”创建的良好精神风貌;焦作市持续推进现代文明“六型”家庭创建活动,对全市“十佳”现代文明六型家庭、300个现代文明六型家庭标兵户进行表彰;漯河市以“家”类活动提升家庭成员文明素养,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选出具有心灵健康美、公益慈善美、道德风尚美、居室环境美的10户最美家庭,大张旗鼓进行宣传表彰;三门峡市开展以“书香家庭”为载体的平安家庭创建评选活动,使家庭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新乡、信阳、周口、驻马店、济源等市抓住“三八”妇女节等契机,评表彰一批“平安家庭”示范典型;台前县在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确定3个村为“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点,每年评选20户“平安之星家庭”进行表彰,积极倡导文明向上的家庭文化,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四、强化阵地维权,维护“平安家庭”创建成果

  各级妇联坚持着眼基层,重心下移,从家庭社区入手,把“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作为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服务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维权阵地作用,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共同构筑覆盖全面、配合有效、及时便捷的维权体系,以家庭平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妇女维权阵地形成网络。2012年,在省妇联推动下,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基层法院成立180个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每个合议庭选配2名女性法官或女性人民陪审员组成,专职审理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民事案件,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各级妇联夯实强健妇联12338维权服务热线、法律帮助中心、妇女法律援助受理点和全省3900多个妇女儿童维权站和“妇女之家”等阵地为民服务功能,使其成为宣传政策的平台、传播知识的课堂、传递信息的纽带、妇女维权的窗口,让妇女群众感受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的贴心服务,初步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妇女维权服务网络。通过这些有力举措、有效载体和平台,切实把妇女群众“三最”利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妇女身边。

  ——维权志愿服务水平提升。各级妇联加强与女法官、女检察官、女律师协会等妇联团体会员的联系与合作,壮大妇联干部和妇女骨干担任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土地仲裁员和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队伍,面向社会招募人生阅历丰富、热心公益事业、具有专业素养的社会人士10000多人组成巾帼维权服务团,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志愿服务精神,用真情和经验有效化解诉求妇女矛盾纠纷,最大限度维护家庭和谐稳定。省妇联巾帼维权志愿服务团的100多名优秀律师和心理咨询师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认真接待来访妇女群众,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心理援助、婚姻家庭关系调解、家庭教育辅导、人际关系调适、青少年网瘾戒除等免费服务1000余件,赢得了妇女的赞誉。全省18个省辖市都成立了12338心理志愿服务团,利用12338妇女维权热线,安排律师值班接待,通过热线、网络QQ、咨询等形式进行介入式调解,用真诚、真心、真情为广大妇女开展法律和心理咨询服务,及时有效地为她们排忧解难。漯河市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单位成立9个女子宣教志愿服务队,近千名志愿者定期走进社区、农村和家庭开展“平安家庭”创建知识宣讲,为当地群众开展便民服务,深受好评。

  五、坚持实事维权,增添“平安家庭”创建生机活力

  各级妇联坚持把家庭作为重要阵地,与“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等紧密结合,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深入宣传,着力解决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积极推动法律政策落实,在实事化维权中彰显作为。

  ——开展反家庭暴力活动。各级妇联积极整合资源,层层构建反家庭暴力网络,发挥“110”指挥中心、家庭暴力报警服务台、反家庭暴力工作站、妇女儿童法律咨询中心、反家庭暴力合议庭等维权机构作用,建立健全社区(村)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咨询、调解、督办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家庭暴力发生,为受害妇女撑起一片法律的蓝天。省妇联建立32个反家庭暴力工作示范点,及时发放《预防和应对家庭暴力多部门合作工作手册》、《预防和应对家庭暴力警察工作手册》、《预防和应对家庭暴力“妇女之家”工作手册》和宣传海报等资料,指导基层妇联维权工作者更好地开展预防和应对家庭暴力活动。洛阳市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言献策,提出《建立家庭暴力受暴妇女保护及离婚代理社会机制》、《建立留守妇女儿童保护体系》等意见建议;漯河市在漯河医专、漯河大学、漯河技师学院、漯河食品学院四所院校举办第四届反对性别暴力行动总结表彰会,使反对性别暴力深入学生群体;西峡县推行维权服务一站式模式,使广大妇女“一卡在手,维权不愁”。

  ——发挥妇联信访窗口作用。各级妇联发挥五级信访网格化作用,热情接待诉求群众,详细解答法律政策咨询,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倾力帮助协调督办维权重点案件,切实依法维护妇女权益。各级妇联加大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规范化建设,提升热线接听、分析和重要案件督办能力;规范推广“全国妇联信访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提高信访案件回复率和办结率;通过成立妇女信访代理/协理会、设立妇女信访代理/协理工作热线、开启“妇女信访代理/协理会信箱”等创新形式,积极搭建信访妇女与政府部门沟通、与社会融合的“连心桥”,探索变妇女群众上访为信访代理员下访宣传政策、疏导情绪、增加和谐的新型维权模式。洛阳市积极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切实为来访群众排难解困,告知诉求途径,做好登记、汇总、录入等常规工作,被妇女群众亲切地称作“舒心大姐”。2012年全省各级妇联共受理来信来访来电约12000余件,做到了件件有登记、有落实。

  ---实施关爱救助,惠及贫困妇女。各级妇联积极开展各项关爱活动,努力为处于困境弱势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使他们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温暖,增强其生活信心,燃起创造美好生活希望,为“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筑牢稳固基石。洛阳市“花城义工”走进社会福利院看望空巢老人和智障少女,向他们伸出友爱之手,送去上千元日用品;鹤壁市妇联联合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民政局等十三家单位印发了《万名党员共青团员妇女干部老干部和教师心手相牵关爱特殊困境儿童活动的通知》,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妇女干部、优秀教师、老干部争当“代理家长”,开展“一对一”、“手牵手”结对帮扶,帮助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心理上出现的问题;漯河市联合爱心企业开展“关爱贫困家庭、发放爱心食品”活动,每月为342户贫困家庭发放价值达30万食品,把爱心送到了贫困家庭中,把温暖送到群众身边。

  六、积极协调社会资源,倾心倾情关爱三留人员

  ---开展帮扶救助农村留守妇女。省妇联高度重视妇女的主体地位和“半边天”作用,为新时期农村留守妇女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各级妇联持续开展“巾帼科技星火工程”,“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项目,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新技术、新知识培训,改善留守妇女的生存环境,给她们提供了发展致富机会;积极开设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创业经验交流班、劳动力技能培训班,送学下乡,送技能下乡,将农业科技致富的资料送到田间地头,送到群众手中,为留守妇女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提供创业信息服务。针对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返乡现象,密切联系本地新入驻企业,为其提供就业机会,避免出现“再次贫困”现象,使留守妇女生活稳定,了却心中之忧。全省争取资金281万元,举办培训班5400多期,培训农村贫困留守妇女9.2万人,帮带扶持6.5万人。

  ---多措并举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省妇联以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程--“春暖行动”项目推动全省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一是帮扶送温暖。依托学校,开展师生一对一互结对子,针对留守儿童学习心理问题,进行课外辅导和谈心。依托村社区成立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结对“爱心妈妈”, 定期捐献衣物用品、辅导学习或生活,关爱留守儿童。二是继续完善五大保障机制。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完善工作协作、安全保障、激励奖励、经费投入、工作考核等五大机制,扎实推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三是继续做实六大关爱模式。根据留守儿童年龄特征、分布状况等特点,继续做实社会托管、学校寄宿、村级服务、代理家长、助学帮扶、爱心家庭等六大关爱模式,提高关爱的质量和水平。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亲情港湾”等服务机构9467个,建立阳光操场156个,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爱心书屋1428个、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学校28所、资助农村留守流动儿童323395人,募集资金767万元。

  ---依托社会体系确保留守老人老有所依。省妇联优化关爱服务模式,确保留守老人“老有所依”。一是依托邻里和巾帼志愿者,及时对留守空巢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定期或不定期和高龄老人交流谈心,开展心理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烦心事。二是依托社区、妇女之家,及时解决留守老人的生活困难。为行动不便的留守高龄老人配发安装呼唤器,各村(社区)妇代会主任(社区妇联主席)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建立结对帮扶信息档案,记录活动开展情况,确保巾帼志愿者和留守老人有效结对,切实为留守老人提供帮扶和救助。三是实行“巾帼爱心服务卡”使关爱工作具体化。将巾帼志愿者、妇女干部的姓名、联系电话、服务项目等信息印制成卡片,分发到留守老人手中,便于他们随时与巾帼志愿者、妇女干部取得联系。四是依靠民政等部门解决赡养留守老人问题。对农村生活条件艰苦、社会福利不健全等方面问题,联合有关部门全面实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贫困留守老人的生活问题,积极配合老龄工作部门在全省全面推行签订家庭赡养协议制度,把子女的赡养义务以协议书的形式规定下来,并由村两委和老年协会监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