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源头活水,河南十万兼职妇女工作者活跃在城乡
时间:2016-11-08 来源:
分享到:

  “从一花独放到百花齐放,从单枪匹马到团队作战,乡级妇联规范化换届配备了兼职副主席,从源头上增强了妇女工作的新力量,俺今后的工作可有帮手了!”近日,荥阳市城关乡妇联通过换届选配兼职副主席12名、执委50名,当选为荥阳市城关乡妇联主席的郑晓辉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聚焦问题 及早行动

  乡、村两级妇联组织工作力量薄弱是个老大难问题,是长期制约和困扰基层妇女工作开展的瓶颈。中央、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对群团工作改革做出明确部署,为破解这一难题指明了方向。河南省妇联紧扣改革要求,按照“重基层、强基层、活基层”的思路,打开大门建妇联,不拘一格强队伍,着力扩大基层组织成员,破解妇联干部“倒金字塔”问题。

  河南省妇联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动试点先行、发放指导手册(视频)等方式,规范乡、村妇联换届。打破身份、职级、行业壁垒,吸纳大量普通妇女中的优秀代表,如基层妇女小组长、女性网格员和楼栋长、“两新组织”带头人、社区中具有法律、教育、调解等专长的女性,作为兼职妇女工作者加入到妇联队伍中。目前,全省2638个村妇代会改为妇联,市县乡村共选配兼职副主席30560名、执委106274名。

注重培养 助推发展

  一、合理分工压担子

  分级健全完善兼职妇女工作者档案,根据专业特长、资源优势等进行合理分工,压实担子,制定工作计划和落实措施,纳入目标考核,开展年度述职,让她们边干边学,在工作中锻炼成长。

  二、加强培训熟业务

  通过以会代训、举办培训班、开设微课堂、外出参观座谈交流、工作经验分享等方式,对3万多名兼职妇女工作者进行了专门培训。

  三、动态管理优队伍

  与兼职妇女工作者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信息交互,通过面对面、走访座谈、微信群交流等方式,了解工作动态、现实需求、困难问题,进行跟踪指导,对不适应工作、不能发挥作用的予以调整,对新发现的优秀人才及时补充。

  四、表彰激励助发展

  注重典型培养,对作用发挥良好、贡献突出的优秀兼职妇女工作者进行评先表彰,在有关媒体宣传展示,并纳入优秀女性人才库,增强兼职妇女工作者对妇联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积极融入 各显身手

  广大兼职妇女工作者为妇联这个大家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她们主动融入、积极参与妇联各项工作,在助力妇女创业就业、维护妇女权益、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社会和谐、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53岁的刘洋是河南某农业公司的总经理,也是郑州市风和日丽社区妇联的兼职副主席。她积极参加郑州市妇联“绿城妈妈”社区服务项目,承接了“互联网+菜篮子”项目,通过线上展示,线下配送,为4个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建立新鲜果蔬定制中心,帮助40余名女大学生和社区“4050”女性就业创业。

  孙梅丽是三门峡市爱心之家志愿者协会会长、市妇联兼职副主席。一年多来,她发挥团队优势关爱困境儿童,创立了“爱心6+1”活动品牌,捐建“留守儿童团圆之屋”2所,发放温暖包1086个,捐资救助贫困学生71名,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梅姨”。

  孙筱萍是灵宝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市妇联兼职副主席。她带领她的医护团队开展“关爱女性健康基层行”活动,用2个半月时间走过了17个乡镇、20个贫困村,举办了19场健康知识讲座,400余名专家参与义诊,为2万余名妇女提供了温馨服务。

  34岁的陈曦曾是大学生村官,如今是荥阳市某公司的总经理,去年被选举为广武镇妇联兼职副主席后,她带领妇女姐妹们在创业致富上倾注了更多精力。陈曦经营的果园葡萄年产量20万公斤,梨年产量15万公斤,年收入400多万元,带动周边50多个家庭致富。

  禹州市褚河镇吴湾村妇联主席胡水仙和执委们带领村里的妇女成立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从自家做起,争当创建“五美示范庭院”的主力军,形成了“妇女当先、全家上阵、户户参与”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河南省妇联将以改革为契机,加快推动乡镇妇联区域化建设,通过乡镇妇联换届、村妇代会改妇联,吸纳更多的优秀女性加入到妇联队伍,成为基层妇联工作一呼百应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