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促进新老郑州人和谐共融
时间:2016-05-16 来源:
分享到:

郑州市

  郑州市常住人口937.8万人,流动人口328万人,流动儿童27.8万人,留守儿童5946人。近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将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公共服务,抓好实事项目,开创了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构建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1.纳入党政决策体系。建立健全领导机构与工作机制,将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从源头上解决“三留守”问题。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儿童之家”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政策层面和制度安排上有力保障留守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人身安全等权利。

  2.建立登记管理体系。2012年,郑州市委市政府开展以网格化为载体依靠群众推动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全市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五级组织网格体系,3000多名妇联干部下沉到网格,在每个网格对留守流动儿童进行登记建档,对留守流动儿童实施全覆盖、全天候动态管理,织就保护大网。

  3.构建留守流动儿童减量化体系。一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城市容纳能力。近三年来,郑州市政府投入1697亿元用于城市改扩建,接纳转移就业人群的家庭整体,从而实现家庭结构常态化回归。二是促进农民返乡就业或回归置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科学规划配套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本地就业。每年投入60万元专项资金,表彰扶持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促进农民留守家园回乡创业,推动留守流动儿童总量下降。

  4.健全部门联动体系。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立足职能,发挥优势,形成强大关爱合力。妇联、民政部门发挥主管主力作用,加强机制制度建设,注重项目运作,全方位多层次做好关爱工作;教育、卫生、文化部门强力推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检法对侵害留守流动儿童案件优先处理,从重从快加大打击;社会组织及各类媒体助力,聚焦突出问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推进公共服务,保障流动儿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1.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力度,保障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利。近三年来,郑州市政府投入21亿元,新建扩建中小学102所、幼儿园202所。将免费义务教育范围扩大到流动儿童,将其和城市孩子同等对待,统一编班,混合管理。郑州市教育局加强对民办学校指导服务,让流动儿童上学易、上好学。

  2.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保障流动儿童健康权利。近三年,郑州市政府投入47.17亿元,新建扩建医院14个,增加床位9004张。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为流动儿童提供均等、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健全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服务机制,确保流动儿童100%免费接受国家一类疫苗接种;制定政策规范民办学校学生体检工作,加强对民办幼儿园膳食督导检查,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

  3.加大家庭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流动儿童家长的家教水平。建立各类家长学校2400多所,组建以专家学者、教师、社工、“五老”人员为主的家庭教育讲师团,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宣传普及活动。近年来,举办讲座2000多场,参与家长达10万人次。今年,充分整合省内外教育、心理、法律等专家、学者资源,为各县(市)区妇联提供菜单式服务,各县(市)区根据需求可从菜单中择需选择。2016年,郑州市家庭教育巡回报告会首场邀请国内教育界知名专家冉乃彦教授以《家长的自我教育》为主题进行讲座,反响非常好。今年,郑州市将通过“五进行动”举办百场家庭教育报告会。

  4.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提升流动儿童及家长文化素质。以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契机,充分发挥市、县、乡、村四级文化服务网络作用,通过举办道德大讲堂、科普大学、才艺大赛及“让我玩”体育公益项目,提升流动家庭文体素养。

  三、抓好实事项目,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多元服务

  以实事项目为抓手,注重解决留守流动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抓好阵地平台类项目。从2008年起,连续9年将“儿童之家”建设纳入民生实事,投入资金4800多万元建成“儿童之家”497所,惠及儿童30多万人。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安排2亿元资金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大力支持妇联基层组织规范换届工作,去年下半年通过换届产生基层兼职妇女工作者7万多名,壮大了妇联基层力量。探索“妇工+社工+公益岗位+志愿者”工作模式,有效解决“有人管事”问题。郑州市政府在已建有6000平方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基础上,去年又新建活动中心近2万平方,目前已举行开工仪式;各县(市)区将妇女儿童活动场馆建设纳入“三级三类”市民服务中心整体规划,积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留守流动儿童及家庭提供儿童早教、安全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服务。

  2.抓好公益助学类项目。从2009年起,对全市家庭贫困女童尤其是留守流动女童持续实施福彩“百名春蕾女童”和利海“春雨学子”公益助学项目,预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已累计投入资金近700万元,资助贫困女生近3000名。整合社会力量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实施“暖心工程”—“让孩子更健康”和“我要喝热水”项目,为50所农村寄宿制小学改善了食堂和体育设施,为169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安装饮用开水器764台,实际受益儿童超过10万人。

  3.抓好成长关爱类项目。一是实施“心系青春期女童教育关爱”项目。举办“玫瑰课堂•女生第一课”光盘课,发放宣教手册5万份、宣教光盘1000张、“粉红礼包”5万份,让家长及青春期女童了解青春期健康知识,把握青春期特点,帮助青春期女童健康成长。二是实施“让爱流动”和睦家庭大型教育关爱项目。组织专业心理工作者深入基层,围绕亲子、婚恋、家庭教育等领域,开展心理咨询教育活动,每月举办一场,每场都在600人以上,深受广大家庭欢迎。三是实施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弱视儿童公益项目。为郑州市符合条件的3至12岁的弱视儿童进行免费筛查和治疗,共有52名弱视儿童得到免费治疗。四是实施“与爱同行”项目。去年,与海尔集团联合启动“与爱同行”大型公益活动,投入200万元对“三留守”人员及其家庭进行关爱。

  4.抓好突出问题系列关爱类项目。针对留守流动儿童的性侵、反拐、心理、安全和营养健康等问题,推出“花儿朵朵开”、“草儿片片绿”、“苗儿颗颗壮”三个系列项目,有针对性地解决留守流动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郑州市虽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委的要求、社会的期望和兄弟市的先进做法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郑州市将以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省委党的群团工作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健全关爱体系,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服务内涵,为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促进新老郑州人和谐共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