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上午,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同省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并作重要讲话,强调全省各级妇联组织要认清责任、认清形势,服务中心、融入大局,践行宗旨、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妇女干部能力水平,不断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
省委副书记邓凯主持集体谈话。省委常委、秘书长刘春良,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夏杰参加谈话。
省妇联主席陈砚秋汇报了省妇女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情况,省妇联各位副主席、兼职副主席分别作了发言。郭庚茂认真听取发言,并不时插话交流,询问有关情况。
在听取大家发言后,郭庚茂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省委对大会的圆满成功和当选的省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表示祝贺。他指出,省妇女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以来,全省广大妇女响应党的号召,在各条战线上开拓进取、拼搏奉献,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中心,自觉服务大局,履职尽责,在促进妇女就业创业、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妇女工作和妇联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影响进一步扩大。省委对妇联的工作是满意的。
郭庚茂强调,省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落实省妇女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确定的任务,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不断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
一要认清责任,认清形势。认清妇联工作责任主要有三点:一是践行党的宗旨。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妇联工作必须体现党的宗旨,为全省5000多万妇女服务,改善她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升她们的地位。这是妇联工作职责所在。二是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党委、政府和妇女群众团体要维护社会公平、伸张正义,就必须要高度重视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三是提高妇女素质能力。不管是提升妇女自身的文化、道德素质,还是提升妇女自身的劳动技能以及参政议政的能力,都是十分艰巨的任务。从形势上看,也主要有三点:一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人口流动加快,就业方式、收入分配方式等发生很大变化,在不确定性因素和人口流动性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妇女工作是一个新课题;二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也处于深刻变化的重大调整期,留守妇女、儿童和流动人口如何融入城市等问题都是应当关注的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三是一些领域道德缺失甚至犯罪率上升,妇女儿童权益被侵害的事情时有发生。各级妇联的同志,既要认清自身职责所在,又要认识到新形势新情况下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妇女工作做得更好。
二要服务中心,融入大局。这是做好妇联工作的出发点和应当遵循的基本方针。改善妇女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增强她们的幸福感,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无论是实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探索走“两不牺牲、三化协调、四化同步”科学发展的路子,还是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妇女和妇女工作都要融入其中、发挥作用。妇女要充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生力军。要把妇女团结起来,把她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之积极投身到现代化建设的潮流中去,为自身的解放创造基础条件。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全国、全省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推动国家繁荣发展和实现富民强省的过程中来改善自身。妇女工作必须坚持服务中心、融入大局。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规划安排妇联的工作,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中确立妇联工作的地位,在推动全省发展中发挥妇联的职能,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中改善提升妇女自身。
三要践行宗旨,创新工作方式。做好妇联工作应当紧紧围绕党的要求,践行宗旨,突出服务,把服务作为工作的重心和核心,贴近妇女,贴近基层,贴近实际,把党的要求、党的任务、组织的职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意愿需求结合起来,在为她们排忧解难中来贯彻党的任务、实现妇联组织的工作目标。要创新妇联等群团基层组织设置形式和工作方式,更好地贴近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从而更好地组织引导群众,不断扩大群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工作影响力。要抓住妇女群众最现实、最紧迫的利益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动脑筋、创新方式,组织利用好社会资源,把各种力量组织起来,积极有效地为妇女群众做好服务。
四要提升妇女干部能力水平,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和履职要求。面临新任务新课题,我们在工作中确实还存在“本领恐慌”的问题,要加强学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学习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解决好理想信念、群众观点、思想方法、精神状态、素质能力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要加强党性锻炼。“四风”问题的根源,有的是理论素养不够、政治鉴别力低,但大多数还是私心作祟,是党性修养不够、思想境界不高。广大妇联组织的党员干部要多一点党性、少一点私心,正确看待自己,正确总结经验,聚精会神做好本职工作。全省各级妇联的同志要用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为人民服务的实际业绩来赢得社会的尊重,彰显作为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