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政府妇儿工委副主任、市妇联主席 扶 林
信阳位于河南省最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南北气候过渡带和南北文化交汇处,人口880.5万,面积约1.89万平方公里,辖8县2区6个管理区,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的美誉。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深入信阳革命老区,提出“两个更好”重大要求,为加快信阳振兴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信阳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围绕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这条主线,不断强化妇儿工委工作职能。2022年9月,我市印发了《信阳市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信阳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两规划”),确定了未来十年妇女儿童发展的目标任务和策略措施,是指导妇女儿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为新起点上全面推进我市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和遵循。
一、以“实绩”提交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满意答卷
自市政府颁布实施2011-2020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以来,通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两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取得了显著成绩。根据2011-2020年信阳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评估结果显示,妇女规划在健康、教育、经济、决策与管理、社会保障、环境、法律7个领域包含54项主要指标,综合分析判断达标50项,达标率为93%。儿童规划在健康、教育、福利、环境、法律保护5个领域包含38项主要指标,综合分析判断达标35项,达标率为92%。十年来,妇女儿童的基本权益得到了根本性保障,妇女儿童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护,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程度显著提高,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日益优化,“两规划”实施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妇女儿童事业和男女平等发展发展取得新成就。
二、以“实情”描绘新时代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新蓝图
未来十年,是我市加快老区振兴、加速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也是以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的重要时期。新“两规划”对未来妇女儿童发展和家庭建设作出了整体部署,科学绘制了新时代妇儿事业发展的新蓝图。
一是提高站位,统筹编制。新“两规划”的编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聚焦“促进男女平等、保障儿童优先、妇女全面发展、支持家庭建设”的目标和重点内容,做到妇女儿童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坚持遵循两纲兼顾市情民意、坚持全面发展兼顾特殊保护、突出政府主导兼顾社会参与,注重连续性、时代性、前瞻性。
二是因地制宜,贴合实际。新“两规划”总体延续上一周期规划的框架体系,注重与信阳市“十四五”期间发展总体目标相衔接,新增“妇女与家庭建设”“儿童与安全”“儿童与家庭”三个领域,分别围绕妇女与健康、教育、经济、参与决策和管理、社会保障、家庭建设、环境、法律8个领域提出76项主要目标和94项策略措施,围绕儿童与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和法律保护7个领域提出72项主要目标和91项策略措施,在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和成员单位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注重紧贴全市妇女儿童发展实际。
三、以“实干”开创新时代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新局面
新的征程,我们聚焦高质量发展理念,快马加鞭、只争朝夕,推进“两个规划”的组织实施,在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谱写我市妇儿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是紧扣目标、突出重点,持续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切实抓好健康、关爱、帮扶“三服务”,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条件,着力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教育体系,提升妇女儿童受教育质量;不断完善妇女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妇女技能技术培训,强化妇女干部和女性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更加平等、包容、可持续的发展环境,协调推进妇女儿童在各领域全面发展。
二是聚焦问题,妥善化解,着力解决妇儿发展突出问题。持续关注贫困、残疾、留守妇女儿童以及单亲困难母亲等特殊困难群体民生问题,保障妇女儿童共享改革发展和脱贫攻坚成果;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加强执法检查和督查督办,强化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引导妇女充分发挥“两个独特作用”,突出家庭家教家风在妇女儿童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妇女参与经济事务,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三是创新机制,协同推进,形成推动落实强大合力。切实创新目标管理、督导检查、信息报告、协商议事、实施示范、表彰奖惩等工作制度,更加注重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制度创新激发主责单位的工作能动性,推动工作高质量落实。充分发挥妇儿工委组织协调、指导督促的职能作用,切实凝聚起妇女儿童工作的强大合力;各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团结协作,真正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发力、同步推进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