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胜军: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扎实推进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12-15 来源:省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
分享到:

  周口市政府妇儿工委主任、副市长 秦胜军

  党的二十大盛会开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所作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气势恢宏、催人奋进,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创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真理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引,是中国共产党新的政治宣言、新的历史答卷、新的行动纲领,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报告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亿万妇女儿童的亲切关怀、对妇女和家庭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妇联组织的殷切期望,为新时代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描绘了光明前景,为进一步做好妇女和妇联工作指明了奋进方向。

  近年来,周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以深入实施两纲要、两规划为主线,坚持把妇女儿童事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中科学谋划、协同推进,全市妇女儿童事业实现长足发展。

  这十年,全面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网不断织密织实。严格施行反家庭暴力法、民法典、家庭教育促进法、河南省反家庭暴力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妇女儿童维权关爱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婚姻家庭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用好巾帼网格员、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等平台,从信访接待、法律咨询、专业调解、政策帮扶多方面着力,及时就地化解婚姻家庭纠纷,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护家庭成员人身权利。

  这十年,经济社会发展中女性作用更加彰显。女性就业队伍不断扩大,全市妇女就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3.52%,妇女就业范围涵盖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就业领域逐步扩大,性别就业歧视逐步消除。女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断提高,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女性所占比例提高到63.26%,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所占比例提高到54.61%。各级劳动部门、妇联、工会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全市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企业比例达到99%以上,有效保障了女职工的劳动安全。

  这十年,妇女参政议政的舞台更加广阔。加强对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充分走群众路线,广泛进行民主推荐,多渠道发现和选用妇女干部,加强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妇女参政议政比例不断提高,人大代表中市县级女代表比例由23.6%提高到25.8%,政协委员中市县级女委员比例由23.5%提高到26.4%。市、县两级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为25.8%;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中女性比例为25.7%;市县两级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为26.4%;村委会主任和居委会成员中的女性比例逐步提高。

  这十年,广大妇女儿童美好生活更有保障。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中女性参保人数提高至26.34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中女性参保人数提高至264.2万人,城镇女性参加工伤保险人数提高至21.8万人。生育保险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大病医疗救助等困境妇女的民政救助政策,大力实施灾害救助、城乡社会救助,切实保障困难妇女基本生活。建立健全关爱儿童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受家暴儿童救助机构,为流浪乞讨、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儿童提供保护和临时性救助。开展寒暑假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让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度过温暖、快乐、健康的假期;“春蕾计划”不断创新发展,全程呵护女童成长。

  这十年,健康福祉惠及广大妇女儿童。市、县两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不断加强,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孕产妇死亡率由8.55/10万降低到6.73/10万,婴儿死亡率由1.96‰降低到1.88‰,一直控制在全国较低水平。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均有政府主办、具有公益性质的妇幼保健机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扎实开展,卡介苗等8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7%以上,疫苗接种率保持较高水平。妇幼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这十年,妇女儿童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加大财政投入,切实破解了失学儿童困境。全市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水平不断提高,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23%。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在校学生7000人,“一人一案”分类安置,确保不失学、不辍学。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原则,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确保“应入尽入”。男女童入学率性别差异基本消除;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女性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均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这十年,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城乡社区、进家庭,平等和睦文明的新时代家庭关系普遍建立,夫妻共同决策家庭事务渐成风尚。弘扬家庭美德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得到发挥。公共场所场所设置母婴室,男女厕位比例不断优化,尊重爱护儿童的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形成,网络空间儿童合法权益保障日益完善。

  十年春秋,硕果累累。一项项民生新政惠泽群众,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民生改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耀眼的亮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蓝图绘就,号角吹响,击鼓催征,奋楫扬帆。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这对我们全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周口,高质量推进我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提高政治站位,科学系统谋划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儿童和儿童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为指导,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妇女儿童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导向协调同步发展。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实现儿童在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法律保护等领域的权利,团结引领妇女儿童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三是推进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编制新周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将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目标任务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在制定法规、出台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优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和发展需求,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妇女,保障所有儿童平等享有发展权利和机会。

  二、聚焦关键重点,持续精准发力

  一是以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为主线,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围绕妇女儿童健康、教育、福利保障等方面,全力推动本轮两规划攻坚达标,以务实举措推进我市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二是突出民生保障。持续加大健康事业投入,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持续开展“人人持政,技能河南”建设,促进女性人才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妇女儿童福利保障和救助制度体系,更好满足妇女儿童群体的社会福利需求。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妇女共建共享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儿童主体地位和权利得到保障。三是聚焦重点难点,紧跟新形势下妇儿工作新任务新要求,认真做好妇女儿童思想引领、妇女儿童全面发展、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等工作,关爱困境妇儿群体,加大妇儿维权力度,让广大妇女儿童权益得到全方位保障。

  三、强化责任担当,汇聚工作合力

  一是健全妇女儿童工作机制。完善政府主导、妇儿工委协调、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督促作用,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分解、监测评估等机制,形成规范有序的妇女儿童工作格局。二是适时召开妇儿工委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妇女儿童重点难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坚持目标导向,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坚持结果导向,强化督导协同发展,全力推进新周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落地落实。三是明确责任分工,密切协调配合。妇儿工委办公室加强统筹指导,将规划指标和任务进一步分级分类梳理,细化任务,推动解决规划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各成员单位将落实两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责任意识,梳理指标任务,完善统计监测,整合力量和资源,以更优的服务保障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关心、共同关爱妇女儿童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尊重妇女、保护儿童的社会文明风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用心用情用力推进妇女儿事业高质量发展,确保我市百万妇女儿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创美好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