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科协紧紧围绕“两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以打造青少年科普阵地为基础,以促进科普教育均衡普惠为重点,以举办品牌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为抓手,培育青少年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后备人才保障。
整合资源,夯实青少年科技人才成长基础
汇聚各类科普场馆、企业、学校等优势科普资源,形成多层次、广领域科普阵地建设新格局,为青少年开展科技活动提供阵地基础。
加强科普教育基地梯队建设。按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标准,动员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普展教水平,推动科普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全市建成全国科普教育基地5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8家(含全国),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6家),形成了涵盖科技场馆类、公共场所类、教育科研类等多种类别的青少年科普教育梯次阵地。
强化科技馆科普头雁效应。按照“省内争一流,全国有影响”的标准,不断优化升级展教环境,勇于创新科普方式,将展览教育、学术交流、科技公益培训融为一体,不断提升青少年科技获得感。市科技馆自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公众290万人次,乐高、科乐思等工作室免费开班200余期,表演科学实验秀和科普剧1000余场,播放科普大电影2400余场,已成为全市最大的青少年科普主阵地。
普惠共享,优化青少年科技人才成长环境
围绕科普资源向基层倾斜,持续强化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全方位开展科普进基层活动,推动基层科普事业从“知识补缺型”普及向“素质提升型”共享的转型升级。
加强基层科普场馆建设。整合市内科技场馆展品资源,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推动县级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等基层科普场馆建设。目前,已在修武县建立我省豫北地区第一家县级科技馆,在孟州南庄镇、沁阳市西万镇等乡镇中学建立了农村中学科技馆,促进了科普资源向基层倾斜。
开展送科普进基层活动。积极争取中国流动科技馆在焦作市巡展,已在6个县市圆满完成流动科技馆两轮巡展,参与青少年达22万余人次。组织科普大篷车开展送科普进校园活动,年均开展活动20余场,受益青少年3万余人次。
多措并举,拓展青少年科技人才培育渠道
聚焦培育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坚持以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为中心,开展各类沉浸式、体验式、实践式科技活动,通过互动体验了解科技文明、感受科学魅力、激发科学兴趣。
在高水平科技竞赛中发现青少年科技人才。加强与教育系统合作,完善青少年科技类竞赛规则、丰富竞赛形式、扩大竞赛覆盖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着力打造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品牌。连续举办37届焦作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推荐100余名青少年参加省级比赛并获奖,已成为焦作市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历史最久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持续组织在校学生参与河南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青少年科技活动,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工程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高层次科学活动中激励青少年科技人才。依托中国科协“高校科学营”活动平台,发挥“双一流”高校丰富科教资源优势。在市一中、市十一中等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先进单位中,累计选拔科技创新成绩突出的青少年160余名赴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参加“高校科学营”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聆听知名科学家讲课,零距离接触我国科技前沿成果,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为祖国科学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