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 妇女事业发展篇:洛阳
时间:2017-09-05 来源: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洛阳市妇联始终坚持围绕省委、市委工作重点,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妇女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建设中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彰显巾帼力量,牢牢把握妇联的责任和使命,将维护妇女权益与促进妇女发展有机结合,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妇联组织的感召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爱心娘家”得到了广大妇女姐妹的认可和拥戴。

思想引领聚共识,团结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

      采取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充分发挥“妇女之家”等阵地作用,举办“新生活,新女性”大讲堂,开展基本国策、全会精神、家庭文明、妇女典型等宣讲活动,第一时间把党的主张传达到广大妇女群众中去,把全市妇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决策部署上来。广泛开展“巾帼建新功,共筑中国梦”等主题实践活动,举办“魅力洛阳·美丽女性”风采展,评选“三八”红旗手、巾帼文明岗等先进个人和集体1322个,号召广大妇女学先进、比贡献,坚定共同理想信念,创造出彩人生。

服务中心促发展,当好妇女脱贫致富“领路人”

      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资金、培训、项目等方面为妇女投身双创提供支持。全市70790名妇女获得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656761.7万元,实现创业就业梦想。开展现代农业、电子商务、巾帼家政等 “巾帼脱贫技能培训”243期28104人次。举办“春风行动”女子专场招聘会共提供就业岗位15000余个,推介小微创业项目223个,达成就业创业意向6520人次。实施“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建成包含种植、养殖、服装加工、手工制品、电子商务等“巧媳妇”项目实施点369个,帮助26226名农村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帮扶12840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实现稳定脱贫。充分利用“母亲健康快车”和农村妇女“两癌”筛查救助项目,对建档立卡贫困患病妇女进行救助全覆盖,发放“两癌救助金”333万元,救助333名患癌妇女。连续五年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复旦大学举办了6期“女性领导力”提升培训班,共培训妇女干部652人次。

弘扬美德促和谐,组织广大妇女建好家庭主阵地

      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和“和睦家庭”等家庭创建活动。全市评选各级文明家庭1983户,其中寇北锁家庭、赵玉峰家庭、金相超家庭、张贵珍家庭、潘丹勇家庭、余玛丽家庭、张素霞家庭当选全国“最美家庭”。举办家庭教育巡讲活动,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深入乡镇、村(社区)、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1000余场。

完善网络促服务,当好妇女群众“娘家人”

      不断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维权服务网络,12338妇女维权热线全面开通至县级妇联,在乡镇建立妇女儿童维权站,村级建立“妇女之家”;夯实妇女儿童维权基础阵地,组建洛阳市“和睦家庭平安行”巡回宣讲团,采取讲座培训、媒体专栏、送法下乡等形式,广泛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反家庭暴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和睦家庭创建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工作力度,已建成“留守(流动)儿童之家”394个,覆盖、服务“留守(流动)儿童”132205人(次)。不断拓展巾帼志愿服务范围,全市由21130名巾帼志愿者组建了义务红娘、爱心妈妈、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关爱空巢老人、文明礼仪、关爱女性健康、创业就业帮扶等9支“巾帼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平均每年开展巾帼志愿服务100余场(次)、服务群众2.4万人(次)。依托“义务红娘”志愿服务队,在牡丹文化节期间举办“牡丹花开幸福来”万人公益交友活动,五年来, 6000多名单身男女宣传登记个人信息,义务红娘们牵线搭桥7000多次。

改革创新强基础,当好妇女群众“贴心人”

      加强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制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制度。推进乡镇区域化建设,全市19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妇联全部完成新一轮换届工作,有效整合了优秀的妇女人力资源,配备执委4850人;3175个村(社区)完成“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配备执委 38927人,充实了基层妇联工作队伍,改变了基层妇联“一人干事”的窘迫局面,形成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基层妇联工作新格局。推动在乡镇妇联、两新组织、功能园区、“巧媳妇”创业基地建家。在全市建立“一线一键一库三平台”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新机制,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互联互动,坚持“四位一体”信访接待制度,做到妇联调解、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婚姻家庭调适协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加强“网上妇联”建设,开通妇联微信、“洛阳市妇联”公众号、“妇联通”APP;推广使用“全国妇联信访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县区级信访案件网上录入登记;改版开通妇联网站,运用“新媒体”反映呼声、回应诉求、维护权益、服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