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中原大地奏响城乡融合发展和谐乐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河南省各地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通上了宽阔的水泥路,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农村居民的出行和信息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各地积极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向农村倾斜。一幅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的画卷正在中原大地徐徐展开。
万亩油茶迎丰收,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近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各地油茶果陆续进入成熟采摘期。司马光油茶园内,茶树漫山遍野,油茶鲜果红绿相间,一颗颗饱满的果实压弯了枝头。数百名头戴遮阳帽,手提桶、篓的果农们穿梭在油茶林里,忙着采摘、装袋、搬运……
光山县是“中国油茶之乡”。近年来,全县因地制宜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将油茶产业列为全县林业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加快油茶低产林改造步伐,引进和培育油茶优良品种,鼓励茶油精深加工,建成司马光油茶公园,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全县油茶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2.37万亩,其中进入挂果面积的有18.7万亩。根据国家林草局油茶测产统计,2023年光山县油茶平均亩产鲜果537.49斤,鲜果产量5万余吨,茶油产量3000余吨。今年雨水充分,预计产量将大幅度提升。
据了解,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河南省重点农业和重点林业龙头企业。该公司种植的油茶涉及光山县8个乡镇、15个行政村,种植基地3万余亩,常年带动3300余农民就近就业。
“我们在联兴公司油茶园务工,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春天拔草,夏天浇水施肥,到了秋天果子熟了,我们都来采摘油茶果,比在外面务工强,一年收入3万多元,还可以兼顾家庭。”光山县槐店乡晏岗村村民黄从秀说。
科技赋能农业,筑牢城乡沟通纽带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中牟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草莓、西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为依托,打造了一批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这些园区不仅带动了农村居民就业增收,还通过“公司+农户”等模式,与县城及周边城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商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的高效对接。
在中牟县瑞栀源农牧专业合作社内,苹果树长势旺盛,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大苹果。果林里掩映着几间鸡舍、鸭舍和羊舍,鸡鸭鹅群在树下自得其乐,竞相觅食……
“在果园科学管理上,我们借助了科技的力量,安装了土壤湿度传感器,它可以准确感知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当湿度低于或高于设定值时,系统会自动启动灌溉或排水设备,确保苹果树始终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中。”中牟县瑞栀源农牧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永瑞说,在果树病虫害防治期间,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无人机快速巡查大面积的果园,及时发现病虫害等问题,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负责人员,为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介绍,现在合作社拥有社员58户,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农户种植面积达800亩,其中大田作物600亩,果树大棚200亩。合作社的产品主要有苹果、红薯、西瓜、草莓、大蒜、蜂巢蜜、柴鸡蛋、风干鸡、五香变蛋、面粉、绿豆等,丰富了农产品的种类。同时,发展林下养殖,养殖了羊、鹅、鸳鸯等多种禽畜,养殖区面积达200余亩。实现了种植养殖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姚永瑞介绍,为了便于销售,合作社在中牟县城开设了土特产实体店,作为产品的展示窗口,方便消费者了解和购买合作社的产品。除了销售自家的产品,还精选汇聚了全县的土特产,有40多个品种80多个单品。同时,合作社积极开展线上销售,利用电商平台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还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团购业务,多渠道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的销售额。目前,合作社的销售额达到120万元。
创新治理模式,凝聚城乡发展合力
城乡融合发展离不开高效的治理体系。河南省各地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如洛阳市通过智慧交通系统,实时监测路况,合理调配交通资源,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推行村民议事会、乡贤理事会等民主治理模式,让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开封市兰考县成立了村民议事会,村民们围绕村庄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问题畅所欲言,共同制定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同时,河南省还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治理协作。在环保领域,城市和农村联手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河流污染治理等工作。郑州市与周边农村联合开展对贾鲁河的污染治理行动,城市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农村负责日常巡查和部分基础工作,共同守护贾鲁河的生态环境。
“现在的贾鲁河太漂亮了,每天早上和傍晚,我都会带着孩子来这里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家住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的温女士说,“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