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彩礼,没有‘三金’,这场婚礼比城里的大排场更暖心!”前不久,新郎杨玉成与新娘王芳在新野县施庵镇东杨营村的小院里完成了婚礼。这场婚礼背后,是新野县推动婚俗改革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新野县妇联坚持“党建+妇建”,积极参与完善村规民约、健全红白理事会运行机制,创新巾帼志愿队伍宣传形式,配合打造“党员+支客+理事”服务模式,靶向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为文明乡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多元宣传聚合力
文化浸润入脑入心
巾帼志愿队创新文艺宣传。“彩礼高,难煞人,不如俩人一条心......”施庵镇东杨营村巾帼志愿队的快板书《村风家风倡新风》一开口,就引来村民阵阵喝彩。在新野县,270支巾帼志愿队化身婚俗改革的“文艺轻骑兵”,将政策编成戏曲、小品,跨乡镇巡演136场。编排乡村振兴戏剧《双拜花堂》《简约婚礼》,生动展现婚俗改革成果,吸引10万余人次观看。
阵地建设强化价值引领。在县妇联参与建设的婚姻登记大厅“婚俗改革主题广场”,新人领证时,不仅能收到印有“简约婚俗”的倡议书,还能参与新颖特别的颁证仪式。全县年均5000余对新人在这里参加仪式,登记场所成了新风尚的“第一课堂”。
党员带头抓关键
激活支客队伍效能
精准管理锻造骨干力量。“以前办场婚事,光是彩礼就得扒层皮,现在有了‘支客’帮着算细账,省钱又体面!”新野县五星镇廖楼村村民老周道出了该县“党建+支客+理事会”模式的实效。新野县妇联积极配合县委宣传部开展“支客”建档管理工作,在全县846名“支客”中优选270名组建15支乡级宣讲队,创新实施“双向培养”模式——把党员培养成“支客”,将优秀“支客”吸纳入红白理事会,推动“支客”队伍中党员占比达59%,理事会纳入率超80%,实现党组织对关键群体的有效引领。
靶向培训提升服务能力。新野县妇联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面向“支客”队伍开展政策宣讲等培训2000余场。“支客”宣讲队活跃在乡村一线,用“身边事”讲解“新规矩”,推动农村婚俗流程简化。
服务创新提质效
护航家庭幸福美满
构建婚姻家庭服务体系。新野县妇联联合多部门成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建立“巾帼志愿者团队+义工+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律师”五位一体的志愿服务队伍,创新“婚前预防-婚姻支持-婚后干预”三段式服务模式,年均提供纠纷调解、心理疏导等服务1200余人次,为家庭保驾护航。
开展家风家教主题活动。以弘扬好家风为突破口,配合有关部门因地制宜打造家风家训馆、文化长廊、主题广场等,拓展家风家训文化载体。开展好家风好家教宣讲、亲子阅读等活动89场次,宣树“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典型400余个,联合多部门举办交友联谊活动16场次,吸引2000余名青年参与。